找到相关内容88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漫谈参禅

    自在。今欲得自在,就必须解脱生死中的烦恼及业。其方便之法,必须见五所有过患,和观察思维三界过患发起极欲舍离之心,则于集之法,不起欲得的追求。如《四百论》说:“谁于此无厌,彼岂爱寂静?如贪著自家...于无为法,言一切有为无为诸法中无有我的实体,是诸法无我印。三、涅槃寂静印,言涅槃之法,灭一切生死之而为无为寂静,是涅槃寂静印。印是楷定、决定、不变的意思,无常、无我、涅槃寂静,是佛教中印证一切法的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01339295.html
  • 南传佛教的基本教义━━南传佛教讲座(4)

    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五,都是由于Tazhq,由于贪,由于无明,所以第二条是讲原因的。生成的原因是什么,我们用一个集字,我觉得有点儿欠缺,我希望通过今天的讨论,知道集字的意思就行了。第三是...法印、四圣谛、八正道,这些都是一致的。三法印翻的是对的,翻得好,巴利文是Tilakkhaza,三法印包括、无常、无我,我们有时也说四法印,加上涅槃寂净。无常是Anicca,nicca是常,...

    邓殿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5543094.html
  • 在朝圣的途中追寻

    基础和核心是第一谛即谛,包括生、老、病苦、死、怨憎会、爱别离、求不得、五。九十年代初的作品《鲜花》和《酒徒》,是诗人实现超越的两首标志之作,深刻地显露出生命的疼痛本质,如《鲜花》: ...那么唯色则是一个身受五蕴之的陷入尘世的祈祷者。总的来说,雪具有纯洁无瑕、空灵剔透的美,同时短暂易逝,化于无形,正好吻合了佛家追求清净和佛性本空(缘起性空)的特点,其次,与伊丹才让一样,他们也自然接受本...

    邹旭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72743750.html
  • 瑜伽行派之二谛说

    、病苦、死、怨憎会、爱别离、心不得。胜义谛所摄者,如经中说,略摄一切五”[xxii];集谛说为“世俗谛摄者,若因能感世俗谛所摄谛。胜义谛摄者,若因能感胜义谛所摄谛”[xxiii];...BuddhAnaM SAmukkisikA dharmadesanA),亦即、集、灭、道四谛”[iii]。而此中所说,佛陀为使耶舍等能生求道的堪忍心等,而先后所说的“施论”、“戒论”与“升天论”,乃至后来的...

    蔡伯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3746164.html
  • 论佛教道德体系及其主要内涵

    ,暂得止息,以是因缘故。”  具体讲,佛教的主要包括现在之和轮回之。现在之主要包括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、爱别离、求不得、五等八,前四苦主要是从人的生理现象来认识,后四则主要是从人的情感角度来认识。五则是八的总根源,是一切的聚集。轮回之则主要是指众生在三界(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)六道(天、人、阿修罗、畜牲、饿鬼、地狱)的生死世界中循环不已,迁徒流转。众生在轮回的过程中,...

    李华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2948234.html
  • 佛教的世界观、业、轮回

    “四”,再加“怨憎会、爱别离、求不得、五”等,构成“八”;还有“苦苦”、“行”、“坏”等,都是“”的说法。佛教认为人间根本的构造就是非不可的存在,所以才要寻找脱“”之路。3....业不善与苦果受于报。口有四业,意有三业,不善与苦果受于报。云何身故作三业不善与苦果受于报?一曰杀生。……二曰不与。……三曰邪淫。……云何口故作四业不善与苦果受于报?一曰妄言。……二曰两舌。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4349838.html
  • 巴利文词汇集

    怨憎会、爱别离、求不得、五,都是含有不如意而烦恼的意思  开示-讲解佛法。因为佛法能使人开发智慧,透视真理之故。   般涅盘:佛陀、辟支佛或所有其它阿罗汉的死亡。般涅盘之后不再有生死轮回,...、未来轮回所造成的痛苦。  止禅-字义为平静。乃是心处于专一、不动、无烦恼、安宁的状态。禅定的修行法门。  观禅-直观觉照一切身心现象的无常、、无我本质。智慧的修行法门。  五-五蕴乃是五种聚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4349839.html
  • 佛法的基本内容和佛教经籍

    的。以人生而论,一般地说有八:生婴儿在胎出胎时、老、病苦、死、爱别离与所爱的分离、怨憎会与所怨憎的聚会、所求不得、五即五蕴,就是烦恼,人的色受想行识以烦恼为因而生,又能生烦恼,所以叫。五蕴刹那迁流变坏,为生老病死等所集,所以是。总之,佛说世间有无量的不是孤立的自己生起来的,也不是造物主给予的,也不是偶然的,而是有因缘的。上面所说因惑而造业,因业而有生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2550201.html
  • 印顺法师三乘共法与宗喀巴大师中士道的比较研究

    别离、所欲求不得、五总为)、六([生死流转中怨亲关系]无定过患、无饱足过患、数数舍身过患、数数结生过患、数数高下[于六道中自上下堕]过患、无伴过患)、三(坏、苦苦、行)等。(页156~...死”;总体而言,这些是由“五蕴聚”(身心自体)而有。众生的五蕴叫做“五”,由过去的“”(烦恼)招感而来。众生的“识”(与烦恼相应的识)染著于色、受、想、行等物质或精神对象,不能脱离,所以...

    黄国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0751764.html
  • 慈悲的意义与实践

    的主要内容,此八是指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五。《大智度论》则提到众生有内外二:  内有二种:身、心。身者,身痛头痛等四百四种病,是为身;心者,忧、愁、嗔、怖、...慈悲立于空观   六、长养慈悲心的方法   (一)多闻熏习,思惟正法  (二)相入观,修慈悲三昧  (三)观众生,不离众生  (四)习以成性,依性成习   (五)发广大愿,播菩提种  (六)内心清净...

    陈美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2451799.html